【制药网 医药股市】近日,创新药白马云顶新耀宣布将向I-Mab投资3090万美元(折合约2.426亿港元)。交易完成后,加上此前已持有的I-Mab股份,公司将合计持有I-Mab约16.1%的股份,成为其第一大股东。
云顶新耀与I-Mab合作的背后,是公司加速全球化的布局。目前,公司已到全球化的关键节点:一方面,是其商业化管线基本盘稳固,造血能力持续增强;另一方面,自主研发管线进展顺利,全球化蓄势待发。两家公司“牵手”后,从产品到能力圈高度互补。
从云顶新耀的产品线来看,公司已拥有一款IgA肾病对因治疗新药耐赋康 ,该药2024年5月在大陆正式商业化上市后,当年即实现3.53亿元销售收入,同年通过谈判被纳入国家医保。2025年上半年,累计超2万名患者在用药,根据公司此前预计,下半年预估提升3倍。按照这一趋势,业内预计,耐赋康上市头个完整年度的销售额有望远超10亿元。
除了耐赋康,下一个50亿大单品艾曲莫德(VELSIPITY , etrasimod)呼之欲出。根据公司预计,艾曲莫德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获批。
而云顶新耀“第二增长曲线”的核心思考是:解锁下一代肿瘤免疫治疗,探索治愈性疗法空间。公司正着眼于下一代IO疗法的广泛布局,力求通过多重机制的协同效应构建核心竞争力:以靶向治疗为基础实现快速起效,借免疫调节剂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,依托mRNA肿瘤免疫疗法助力延缓复发——通过这一系列组合策略,既持续推高肿瘤治疗的临床上限,更着力打造自身在该领域的竞争力。
I-Mab的产品方面,其拥有下一代IO疗法的产品4-1BB,其具备广谱应用潜力,且成药逻辑正通过双抗形式逐步得到验证。目前,I-Mab双抗储备Givastomig(Claudin18.2×4-1BB双特异性抗体)及Ragistomig(PD-L1×4-1BB双特异性抗体)均具有较大看点。其中,Givastomig有成为Claudin18.2领域BIC潜力,Ragistomig则在IO耐药群体展现了突出疗效,两者有望与云顶新耀形成资产协同、互补的逻辑。
能力方面,I-Mab在美国临床开发能力突出,其带头人物过去在赛诺菲主导了ADC等核心疗法等开发,并在Givastoming的实战中得到了证明。目前Claudin18.2靶向药物的适应症大多集中在末线治疗,比如火热的CAR-T和ADC药物,I-Mab则是凭借其差异化的临床策略与前瞻性的市场布局,早早将Givastoming定位为一线治疗竞争者,直接推动Givastoming、PD-1+化疗在一线疗法探索,不仅数据突出并且进度靠前,最终后来居上。I-Mab 突出的美国临床开发能力、差异化的临床策略和前瞻性的市场布局,与云顶新耀自身的优势相结合,将产生 1+1>2 的效应。特别是 I-Mab 在一线治疗领域的探索与突破,为双方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增添了重要砝码。
未来,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,云顶新耀在商业化管线的稳固基础上,叠加自主研发管线的顺利推进以及与 I-Mab 的协同效应,其全球化步伐必将更加稳健快速,有望在创新药的国际舞台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,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优质的治疗选择,同时也为自身开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截至2025-08-06收盘,云顶新耀报收于62.1港元,下跌2.82%,成交量687.3万股,成交额4.33亿港元。
免责声明:在任何情况下,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,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。
评论